白銀泡沫破滅,牛市是否終結
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白銀T+D產品也因這一波白銀牛市而變得異常活躍,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興趣。2010年8月前,白銀TD的成交量基本在10億以下徘徊,白銀活躍以后成交量大幅攀升,2011年4月26日,白銀T+D更是創下單日成交442億的天量。
進入五月以來,以拉登之死為導火索,美國期貨市場為了打擊投機更是連續提高白銀保證金,國際白銀市場風云突變,五月的第一周,國際白銀即狂瀉逾25%,白銀T+D更是連續數個跌停板,讓投資者損失慘重。白銀近期上演的驚魂行情,給這個充滿熱情的市場潑了盆冷水,給白銀投資者“警鐘敲響”。
銀價此前飆升至30年來高點,然后又在上周遭受了1980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。
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在過去兩年不斷增加白銀和黃金的持倉量。但最近,據知情人士透露,索羅斯的公司將持有的黃金和白銀頭寸平倉。這一消息同樣給市場造成巨大恐慌。
而這次暴跌行情,讓看空的投資者笑得合不攏嘴,短時間內就獲利巨大,但更多的投資者被套牢,這種暴漲暴跌的行情已經超出了投資者的想象。白銀后市將會如何?白銀牛市是否已經終結?
白銀從去年8月開始,價格一飛沖天,在推動白銀上的力量上,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,更多的來自于投機需求和投資需求,而并非市場上白銀供給短缺。
CPM Group預測2011年白銀礦產為76,980萬盎司(總供應量為10.67億盎司),而且他們將礦源的出產量占總供應量的比值從20%提高至22%。“白銀礦產比例提高從側面顯示白銀市場的火爆程度。”CPM Group的商品分析師Erica RannEStad說道。
GFMS執行長Paul Walk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“我們預計今年新礦產量將顯著增長,這將使得白銀仍處于供應過剩狀態。”他表示,2011年總計需求為8.85億盎司,較2009年上升18%或1.35億盎司,同期供應增長料為13%左右或9,000萬盎司,顯示供需狀況將略微收緊。
由此可見,市場當中的白銀供給并沒有發生短缺,那為什么會在短時間內會有如此高的漲幅呢?綜合分析,大致有這幾大原因:
1. 通脹。
通脹已是經濟和市場的一個熱門話題。
2. 低估。
白銀是否還處于價值投資洼地,這個話題令人有點糾結。國際金融危機前后,金價呈現持續攀升走勢,銀價從去年8月份才出現補漲走勢,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。
3. 全球貨幣超發,流動性泛濫推升貴金屬價格。
美國去年實行了兩輪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,而現在日本為應對大地震和福島核輻射危機,已經向市場投放了38萬億日元,歐元為了擺脫成員區國家的政府債務危機,也大手筆借債,讓全球資本市場處于資本空前寬松的時代,推動了包括白銀等貴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飆漲。
4. 美元貶值,推升銀價上漲。
美國即將到來的大選年,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,使得美元指數持續處在下降通道中,短期難以逆轉。因此,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不斷攀升,白銀價格也不例外。
5.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。
從歐債危機到中東亂局,再戰利比亞戰爭,你方唱罷我登臺。貴金屬的避險功能顯現。
6. 銀價走勢的技術性突破要求。
市場價格反映一切。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中,需求、庫存變化、資金推升等一切因素都會體現在價格上。從國際銀價走勢看,倫敦和紐約市場的白銀價格走勢趨同,自去年8月份啟動以來,已經呈現兩撥飆漲行情。而從交易記錄來看,白銀不但成為窮人的投資避險品種,也成為國際投資高手展現資本玩技的新舞臺。
在這些因素沒有根本性變化的時候,能支持白銀持續上漲,但無法支撐白銀在2年半的時間漲幅高達490%,遠遠超過同期其它的大宗商品。并非是由于人們突然間發現了白銀的巨大的潛在價值,而更多的是來自國際金融巨頭的投機推動。
翻開大宗商品的歷史,暴漲之后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暴跌。
上世紀70年代初,美國亨特兄弟積極囤積白銀,當時全球每年的白銀交易量也不過2000萬盎司,亨特家族掌控了當時紐約商交所53%的白銀期貨合約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69%的白銀期貨合約。但由于美國政府的介入,亨利兄弟的白銀夢最終破滅,以破產告終。白銀價格也從每盎司50.35美元下挫至10美元。在后面的三十年中,一直是溫和盤整震蕩向上的格局。
綜合分析,白銀在國際投機資金的撤離下,大幅回調是必然的。筆者認為,在上述推動白銀上漲的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的背景下,我相信擠掉泡沫以后,白銀將在回調之后繼續溫和上漲,走出一波更為健康的牛市。回調低點初步估計在26元左右,這相對來講是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。